bool(false) 《新移民服务善济,融入本地社会》 - Sian Chay Medical Institution
返回

《新移民服务善济,融入本地社会》

04日 07月 2016年

《新移民服务善济,融入本地社会》

大爱不分国界,本地拥有百年历史的善济医社,近年来参与义工服务的新移民越来越多,他们不分你我,共同发挥爱心,通过服务善济融入本地社会。

拥有百年历史的善济医社始终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不分阶层、种族和宗教,施医赠药,造福人群。近年来更是走入邻里开设分行,发展壮大,目前全岛已经拥有11家分行。

善济的庞大开销,依赖善心人士的捐赠,慈善活动以及健康意识的宣传,也仰仗广大义工的帮助支持。近年来,通过善济这个平台,参与慈善服务的新移民也很多,有人捐钱从不留名,有的自己捐钱还帮助筹款,有的工作之余做义工,从不求回报。

提倡五大文化价值观

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透露,近年来通过善济服务的新移民越来越多,这也正符合他推崇的“大爱不分国界”的理念。卓顺发说,追溯历史,善济也是由当初的新移民创办,善济医社在提高大家对保健养生的认识,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提倡五大文化价值观,宽容、大爱、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国家建设,不分种族和宗教,创造和谐社会。善济既服务所有人,也欢迎所有人到善济行善积德,造福大众。

“新移民通过善济服务,本身就是一种融入本地的方式。大家都生活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不分你我,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是我们的宏观理念。”

卓顺发也以自己为例,阐述大爱不分国界的理念。他在事业巅峰期淡出商界,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服务大众。

身为新加坡人,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时,卓顺发在本地发起“让爱川流不息”的筹款活动,灾后四年一直奔波于四川,在灾区修建七所学校和一座桥,此后每年接待几十名灾区学生到新加坡来游学。而帮助在本地工作的落难外籍人士和本地贫困人士,更是义不容辞。很多人问他做慈善得到什么,他说帮助别人自己就开心,“在善济,能解决病人问题,帮助他们减轻病痛和负担,就是给我最好的回报和鼓励。”

作为新移民团体顾问,卓顺发还不遗余力地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鉴于此,他先后在2010年和2015年获颁华源会“新移民之友奖”和天府会“杰出贡献奖”。

卓顺发自2008年担任善济医社主席以来,带领管理团队积极发展医社,员工从起初的4名发展到现在100多名,医社预计今年再增设三四家分行,长远目标是在全岛设立20家分行。
近年来,通过善济平台,参与慈善服务的新移民不少,大家一起传承爱心和文化。

郝风新:从小父亲教导行善积德

28岁的辽宁大连小伙郝风新(持工作准证,从事建筑行业)是今年善济售旗日组织义工的主要领导者,平时大型活动他也积极参与。在新加坡四年多,工作之余他从未停止做义工。

郝风新说,家里从小就教育他要多做好事,不管身处何处,他都没忘记这个教导。

今年善济售旗日,他招募到300多名义工,并带领大家筹款,向民众宣传善济。周末组织义工派发传单,母亲节献花活动,善济定期的主题活动,都能看到郝风新的身影,尽职尽责、亲力亲为。

投入义工行列,郝风新说,自己想多做好事,帮助有需要的人,从没想过要什么回报。

张斌:昔日得到别人照顾,如今回馈社会

现年30岁,来自中国吉林的张斌,2008年来新加坡工作,刚来时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精通,生活不习惯,但得到许多热心人帮助,让他深受感动。

“那时房东对我特别照顾,经常做饭菜给我吃,帮助我融入本地生活。”自己经历过无助,因此特别能体会到需要别人帮助的心情。

稳定下来后,张斌开始做义工。他到老人院帮忙洗菜切菜,给贫困人士送饭,并服务不同团体,2014年后主要服务善济,他也是郝风新的好友。张斌说,自己通过义工服务,更好地了解本地人、融入本地。

周璠:行善是一种心态,跟身份没关系

32岁的周璠是企业顾问服务公司的董事,在新加坡生活11年,目前是永久居民,她认为行善是一种心态,跟自己身份没关系。由于认可善济看病救人,能切实帮助别人的理念,这几年一直帮助善济拓展渠道,积极宣传。

周璠与卓顺发因书结缘,她的公司微信公众号每周四定期推送卓顺发《感恩》书籍的经典语录。今年2月,周璠的诗集出版发行,她也将新书发布会当天的售书收入全数捐给善济。此外,周璠还是后港民众俱乐部乐龄执行委员会成员,她也积极向民众宣传善济,让更多区内老人了解善济的服务。同时,鼓励新移民企业家通过服务善济融入社会,加强跟本地各界的融合交流。

周璠说,“如今社会很浮躁,但善济的确有实际帮到别人, 我也只是略尽绵力帮助善济,但我享受当下的心情。”

王海青:心地善良是女性真正的美丽

来自北京的王海青自幼所受的家教,让她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她是一个舞者,也创办了一所帮助女性提升自信、传递爱心的舞蹈学校,早在2009年日本海啸时她就组织过募捐,在之后的义工和捐款活动中,她结识了卓顺发,受他的奉献精神感染,自发为善济医社捐款,并跟外界分享善济资讯。她也带领学生参加善济慈善活动,义务演出,学生们都很开心。

王海青正在尝试新的方式帮助善济,她筹划的世界舞蹈节即将在7月开幕,她计划在开幕晚宴上为善济筹款,拍卖画作,当晚所有义卖收入都捐给善济。“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方式,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善济,加入这个行业,传递爱心。”

王海青说,舞蹈传授的是外在的美丽,虽然赏心悦目,但这种美丽是暂时的。女性容颜会衰老,艺术生涯也有限。善良心灵才是真正内在美丽,经久不衰。

吕燕萍:帮助别人是一种社会责任

全顺旅游总经理吕燕萍是善济医社的董事,负责筹款以及其他社会事务。2014年底,吕燕萍到善济医社参观,看到一位70多岁的阿姨带着60多岁的弟弟到善济做推拿,老阿姨跟吕燕萍说,对于低收入的她们来说,负担不起医院长期的治疗费用,但善济的低收费让她们姐弟俩受惠。“看到弟弟身体改善,我很开心!”老阿姨的这句话深深打动吕燕萍。她也看到善济团队的真心付出,决定加入,回报社会。

来新加坡20年的吕燕萍,目前是永久居民,她说,新加坡给她成长机会,对新加坡充满感恩,现在也想凭借自己能力回馈新加坡,“把自己生活打理好的基础上,在能力范围内去帮助别人,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