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危受命 接手善济
30日 05月 2021年
善济医社,社会企业,社会经营,服务社会
1901年,在新加坡小坡维多利亚街,由一批善心人士自发筹组施医赠药的善济医社,成为许多贫困者求医问药的场所。经历百年沧桑巨变,善济医社至今依旧以仁心仁术造福社会,服务民众,施医赠药,不遗余力。
善济医社成立后,得到各地热心人士的赞助与鼎力支持。社务日渐发展,由于病患者日益增多,维持经费相对提高。1916年,在热心公益人士、商家、社员和社会大众的支持下,购得明古连街124号之大厦为永久社址,奠下拥有产业的基础。
1975年政府征用该地区,善济医社只好另寻发展,购置芽笼路610号作为医社新址,于1979年正式迁入。
2008年,百年历史的慈善医社,由于缺少义务专业人员管理,已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时任善济医社董事张锦泉“三顾茅庐”说服了卓顺发接手,他也承诺不领取分毫工资力挽狂澜。在担任医社主席之初,它正处于瓶颈期,善款难筹,经营几乎无以为继。多年来,卓顺发凭借个人的理念和经验,筹集大量善款,将善济带出困境并使善济如日方升般地发展起来。
2008年至今第七十八届理事会成立,由主席卓顺发太平绅士领导的理事会及全体董事们,秉承着先贤们的宏愿,跳出传统的框架,与时并进,走入邻里社区,接二连三,开设了十二间分社,服务民众!
卓主席在了解善济的历史之后,结合他个人的经历与经验,总结出了善济文化价值观:“宽容、大爱、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国家建设、创造和谐社会,善济医社积极推动“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宏观信念。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社区、团体、联络所等的慈善活动,同时宣扬健康意识,鼓励保健活动,为乐龄人士灌输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回馈广大社会大众,发扬“善济.积善”精神。
其实“宽容、慈悲、大爱”是一种修身养性,一种人生的理念与哲理,一种生命的感恩与光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身心的健康,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无明。希望大家可以身体力行,将善济的价值观融入生活。
善济医社配合国家建设,为国家献一份爱心与贡献。善济医社十分感恩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人士对国家的贡献与付出,凡建国一代,在善济医社总社及各个分社就诊,全部免费。立国一代人士在此也可以享受到领药一天1.5元,其他项目优惠的待遇。凡领取福利救济金或低收入家庭者,可到善济各分社申请豁免收费。
2008年,善济医社只有4名员工在芽笼610的医社,每天服务26位病人,发展至目前在全岛有12间分社,110位员工为大众提供免费中医问诊,医药补贴。在过去7年里(2014年至2020年)善济总共服务了约2,302,470看诊人次,发出的药帖有4,494,903 帖。未来五年(2021年到2025年)看诊人次估计将高达250万人次,发出的药帖估计为480万帖。
善济医社除了中医服务,还积极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宣扬健康意识,鼓励保健活动,推广慈善精神,传播光明与正能量;同时让更多的非华族居民了解中华文化;大家彼此交流、增进友谊、互相互动、共享资源,共同提升,促进种族和谐,爱国爱民。
即使在疫情期间,善济医社要求每一位同事坚守在医疗岗位,即使是在今年4月份疫情最严重的阻断期间,始终在一线提供服务。不仅如此,善济医社捐赠100万元予公益金支持“奋勇基金” 让社会服务机构继续运作,以便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