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选择善济是慈悲同理 — 记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先生BBM PVPA - Sian Chay Medical Institution
返回

选择善济是慈悲同理 — 记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先生BBM PVPA

27日 10月 2017年

选择善济是慈悲同理

——记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先生BBM PVPA

2014年,前往善济医社(Sian Chay Medical Institution)看诊的人次和施药帖数井喷式激增期间,医社的财务情况看来日益难以应付服务大众所需。李氏基金及时寄来的100万元善款,让主席卓顺发和董事会衮衮诸公如释重负,慈善会务得以按部就班顺利展开。

卓顺发满怀感恩地说:“善济医社在最困难、何去何从的时刻,李氏基金的巨额捐款,让大家受到莫大的鼓舞,大家的多年的默默耕耘、无我努力,用心做慈善,终于得到新加坡第一大慈善、公益基金的肯定和赏识,我们的兴奋和感激的心情是无法以笔墨来形容。”

此后两年,李氏基金先后各另捐100万元的善款,让建国一代的年长者到善济医社免费看诊领药,这300万元可让30万人次建国一代年长者受惠,而李氏基金也是善济医社自1901年创立以来的最大单一认捐机构。李氏基金希望通过善济这个慈善中医平台回馈建国一代。

秉承善济医社“宽容、大爱、慈悲、感恩、祝福”的价值观,百年来一视同仁、不分种族,为社会大众提供中医看诊、药物津贴和治疗。卓顺发和他的董事们用心创新医社发展,与时并进,将医社开进了邻里社区。到今年底,善济在摩绵——经禧区会多开设一间新分社,分社总数达15间。

目前,医社每天看诊超过1000人次,到今年底当两间新分社启用后,估计每天的看诊人次将达到1500,提供免费中医问诊、每天药费3元、60至65岁年长者药费则1.5元,为病人提供高津贴的针灸和推拿治疗。(持有PG卡的建国一代年长者则全免,有需要的病患者也可申请免费。)

更可喜的是,非华族的看诊者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这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马西岭分社,非华族看诊者就占总看诊人数的40%。

卓顺发的五年会务发展大计,是希望2018年至2022年,善济医社旗下的15间分社,估计能提供250万人次的服务,施药帖数也将增加至480万帖。

他满怀信心地表示:善知识集合在一起光明正道发挥正能量,天下无私天下为公,就是太平盛世,和谐社会。开始的阶段,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无私付出和一起奋斗,先打好稳健的基础,再求扩展和突破,接下来就需要社会大众的紧密配合,对医社的认可和肯定,李氏基金的积极支持是股强大的正能量,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7年5月14日,宏茂桥集选区和盛港西单选区的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善济医社联合举办的“善济感恩母亲节”由梁苑集团赞助。主宾是李显龙总理。举办大型的母亲节庆祝活动,主要是提倡母爱的伟大,孝心、尊重与回馈。当天2000多名义工在全岛,总共分发了21万朵爱心康乃馨给大众,向伟大的妈妈致敬。这项活动也创造了1项世界健力士记录。

2017年7月,善济医社举办“爱心之夜”慈善千人晚宴,卓顺发和董事们及众好友登高一呼,筹得的善款一举突破1000万元,大约有3500人共襄盛举,打破了历来慈善筹款纪录。

这之前,善济医社六名热心赞助人及董事也各自向医社承诺捐献100万元,他们是:新晔集团执行主席兼集团总裁吴木兴、惠胜集团总裁陈永发、树记珠宝集团总裁林雍杰、长城集团主席郭观华,张兴贸易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张仰兴以及全顺旅游董事经理吕燕萍。同时城市洗涤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姚再生先生承诺捐献50万元。

卓顺发在晚会致辞中分享说:“毕竟50万,100万元善款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新加坡可以买一套房子,可以做很多事,但是他们都割爱了,捐赠出来帮助贫困的社会大众。

其实,2008年善济医社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极为艰难之际,那时的善济只有一间小分社,医师和医护人员就四名,一天上门看诊的人次也只有二三十个。如果没有奇迹的发生,在新加坡拥有百年历史的慈善医社,看来即将成为历史的记忆,永远封存在厚厚的史书中,而在关键时刻一个扭转善济医社命运乾坤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卓顺发。单是看诊人次就从2008年全年的不到几千人次,猛增至去年(2016年)的33万1326个,今年估计会突破约40万人次,去年医社的总开支也相应增至近600万元。在过去三年半里(2014-2017年6月),善济共服务了73万看诊人次,发出的药帖为156万帖。为1个病患者减轻病痛,延年益寿,同时也等于帮助了整个家庭的全部成员,创造幸福生活。

卓顺发二十多年慈悲行善,以及领导善济医社所做的贡献被授予总统志愿服务和慈善奖,这是新加坡慈善界荣誉顶尖的奖项之一。他谦虚地说:“奖项只是跟社会环境的一种挂钩、一种习俗,社会给了荣誉,这是一种鼓励,有了这些荣誉应该更有内涵、更谦虚、更进取。帮更多的人,才能对得起社会给予的荣誉。”

祖籍福建的卓顺发的人生的经历,起于贫寒之家,1960年出生在在裕廊10英里一带。卓家共有12个子女,卓顺发排行老七。父亲是司机,母亲在菜市场卖鸡蛋,养活一家12个孩子,平时吃粥配罐头食物和咸蛋等,母亲很多时候只夹半块腐乳伴稀饭吃,一家人在一起能够吃到猪脚炒米粉和咖喱鸡,已经算是很丰盛的一餐。

卓顺发从正华小学考入华侨中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缴学费和买课本的钱都有困难,因为父母辛苦,他也无法专心读书。1975年念到中三,他15岁时辍学后,当了三年的散工。此后,他当过建筑工人、装修工人、也到过农场捡鸡蛋,每月赚取一两百元补贴家用,半分都没有留给自己。

他凭借诚信经营和卓绝远见打造出一个高素质的家具品牌——罗敏娜,并于2000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零售、美容及时尚消费品牌商,商业版图从新加坡扩充到越南、马来西亚、中国等地。然而,在事业开始往高峰高速发展之际,49岁时的卓顺发毅然转折,于2009年卸下罗敏娜控股的执行主席,以约1000万元卖掉脱售了所持有的31%股权,注入300万元成立罗敏娜基金,凝聚了使命力量,在公益之路上加快脚步,也走得更远。

2008年第七十八届理事会成立时,卓顺发被委以主席重任至今,不辱使命,成就了新的善济事业。

他蛮有哲理地说道:“众生知感恩而天下安宁,众生知自觉而天下太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天下乐。知足常乐,知足自己,常乐大家。”我认为梦想会随着时间和阅历而改变,人生的不同阶段,梦想也不一样。年少辍学时,我最大的梦想是赚钱,减轻爸妈的负担,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虽想过回馈社会,但没想到以后会当慈善家。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用我的经验、用我学到的知识、用我的人脉关系,去帮忙社会上的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救人救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多有钱,他拥有多少,权利有多大,而是在于他为社会做了多少事,帮助了多少人,改变了多少人,多少人因为他而得到幸福,因此也个人或公司赚到了钱,就应把部分的利润回馈社会、国家,道理很简单,是社会和国家提供了赚钱的平台,少了这平台也就无从生财。”

他认为,应把慈善事业当做企业来经营,当做企业经营就必须深谙理财之道、懂得财务处理有条不紊,报表一丝不苟,不能辜负社会大众寄予的厚望、重任。

为了善济的发展,为了新加坡慈善事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卓顺发还结合善济百年慈善精神和自己的人生所得,提出了善济文化精神,配合国家建设、创造和谐社会,善济医社积极推动“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宏观信念。鼎力支持福利事业,积极参加各社区、团体、联络所等的慈善活动,回馈社会。

十多年来,卓顺发出力又出钱,捐出善款无数,他指出:“赚钱是一种能力,帮助没有能力的人,是很自然的道理。而慈善是要用心去做,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心量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商人的成功不在于赚了多少钱,拥有多少?而是在于他能为社会做多少的事,帮助多少人,又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选择善济因为慈悲,选择接受因为放下,选择承担因为因缘,选择付出因为感恩,选择大爱因为生命;为1个病患者减轻病痛,延年益寿,同时也等于帮助了整个家庭的全部成员,创造幸福生活”。

“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为他人做事是一种智慧,是知者的行为。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为社会做事,他不算企业家,只算个生意人,企业家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

目前, 卓顺发的70%时间是花在医社上。他表示:这很值得,因为你不能一辈子只为了自己做事。我上半生是为自己,下半生应该为他人服务,以感恩生命的存在。我每天都会巡视不同的分社了解看有什么问题,也会与医师与病患聊天,晚上需要去应酬和朋友联络感情、分享善济慈善平台。

他常说:“行善与慈善是两码事、层次与境界。行善是喜不喜欢、随性,可有可无。今天想捐钱就捐钱,明天不想捐钱就不捐钱,这叫行善,很有那种随性。慈善是定性、承担、慈悲、同理,没得选择,没有喜不喜欢,只有喜舍,只有付出再付出,感恩、感恩再感恩,而尊敬的信念、尊敬的方式、尊敬的行为,是行善的最好的尊重的基础。”

●照片说明:
卓顺发特稿1&2
卓顺发:善济医社在最困难、何去何从的时刻,李氏基金的巨额捐款,让大家受到莫大的鼓舞,大家的多年的默默耕耘、无我努力,用心做慈善,终于得到新加坡第一大慈善、公益基金的肯定和赏识,我们的兴奋和感激的心情是无法以笔墨来形容。

卓顺发特稿3
善济医社赞助人,前国会议长、新任总统哈莉玛对卓顺发的贡献诸多赞扬。她说: “卓先生是个杰出优秀的人,他充满热枕和活力,具有过人的精力和恻隐之心。我们谈到要在马西岭区设立一个分社,他就在一年内把马西岭的分社设立起来,他是一个很有热情,非常投入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具有这种素质的人了。我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善济做出贡献,为这个社区做出最棒的工作。他不仅仅是筹募善款而已,他会亲临分社,确保装修工程进行顺利,卓顺发绝对是一个尽职尽责,具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