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顺天地正道 发菩提弘光” - Sian Chay Medical Institution
返回

“顺天地正道 发菩提弘光”

14日 05月 2020年

“顺天地正道 发菩提弘光”

2020年5月14日

这是本地已逝艺术家蔡逸溪先生于1991年立春之日撰写的书法作品,至今挂在善济医社主席卓顺发太平绅士的办公室里。

卓主席多年的慈善生涯就如这副书法作品一样,卓主席曾这样对身边的人说:这幅字他视若珍宝,因为它在不断的提醒着他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为社会奉献一份光明与力量。

早在 2008 年中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卓顺发主席便积极的和几位好友在新加坡发起“《让爱川流不息》电视赈灾筹款”活动,筹得 1000 万新元(5000多万人民币)的善款支援灾区,这笔善款帮助灾区筹建七所“中新友谊小学”及一座桥,每年让上万名新生获得求学、获取知识的机会,善款捐献的同时,卓主席和朋友也带去了新加坡慈善精神,让孩子们了解慈善与奉献,懂得了感恩回馈,同时也为中新友谊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慈善,卓主席有着说不完的感慨与心得:“幼时,我因家境贫困,不得不早当家,到社会上谋生,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缓解家庭经济的窘境,从那时起已经体会到人在困境是多么需要他人的援助与帮忙,从小就很穷,知道穷的滋味。”

选择善济,因为慈悲;选择接受,因为放下;选择承担,因为因缘;选择付出,因为感恩;选择大爱,因为生命。

卓主席说:“我在善济做义工已经十年了,学了很多东西,也感触很多。我很喜欢善济的文化价值观:宽容、慈悲、大爱、感恩、祝福。其实,宽容、慈悲、大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身心的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我也很喜欢‘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这句话,因为它有智慧、有光明、有大爱、有同理、有慈悲心。

老天会眷顾并善待有能力、真诚、肯坚持打拼的人,有机会可以慢慢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困境,慢慢地走出贫困。”

他还说“明天的你是否依然存在?珍惜生命,感恩人生!我觉得有钱的人应该帮助贫穷的人,有能力的人应该帮助弱小的人,会让社会和谐,帮助他人很自然也很正常,天经地义,也是一种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道理。”

是的!做慈善需要理论基础,系统管理,发展方略等专业知识。它是一项长久坚持的社会事业。尤其是慈善领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洞见。对此他还表示:希望未来能设立慈善交流中心,开设慈善公益事业课程,与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业的心得与经验。设立专门从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养,公益慈善的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等。同时举办分享会,结交不同层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慈善的心态,让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善知识分享与交流慈善事业、服务社会的机会。社会上的年长者也曾经为他们的家庭、为社会努力过,付出过。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年老了,放弃他们,我们应该负起责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关爱与认可。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而这些可以通过慈善平台可以让他们逐渐学会、懂得,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伟大、光明的慈善事业中。

世事无常,有很多人因突如其来的意外横祸、或是身受恶疾纠缠、丧失工作能力贫困的人,他们需要及时救急、救济、救苦救难,不能等、不能慢慢地来。所以慈善是不能等的,当下就必须开始行动,能及时解救他人的燃眉之急是第一步,之后还得跟进,还有许多后续工作要做,我们要帮助他们彻底脱离困境,过着健全的生活。所以,慈善是一种长期的行为,它源于心。

顺天地正道,发菩提弘光。心怀善念,只有如此:善将与我们永远同在。积善之家,必有余福!